中东大战将至,普京突然用三句话,和伊朗划清界限,真的受够了

伴随着美国军事力量的调动,中东地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。甚至有中东美军在社交媒体上曝出,食堂已经开始无限量供应牛排和龙虾。毫无疑问,中东大战将至。然而在此关键时刻,普京突然用三句话,和伊朗划清界限。
根据《俄新社》的消息,普京在圣彼得堡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,对伊朗展现出异常清晰的边界感。声称“我甚至不想讨论它”。至于原因,普京说了三句话。第一句,今年1月签署的俄伊战略伙伴条约“未设想军事合作”,纯粹是经济能源捆绑;第二句,伊朗从未提出正式武器援助请求;第三句,俄方曾主动邀请合作研制防空系统,却遭伊朗冷遇。

坦率地说,普京的冷淡并非临时起意。在以色列发动首轮空袭后,俄罗斯外交部以“前所未有速度”启动撤侨。宛如一场不信任投票,是俄罗斯对伊朗的战略选择。
俄罗斯对于伊朗的冷处理,非常的现实。一方面来说,是卖盾牌不卖士兵。积极推销S-400防空系统,将伊朗防空网绑定俄技术标准,既赚钱又能对伊朗形成影响力;另一方面,油价红利更重要。冲突的延续,会推高国际油价15%,能很好缓解俄罗斯财政压力,比直接介入更符合利益。在国家利益面前,俄罗斯这么做其实无可厚非。
但让俄罗斯颇为尴尬的是,早在今年初谈判全面战略伙伴条约时,伊朗就刻意排除军事互助条款。顾忌美国制裁、担忧卷入俄乌冲突,德黑兰始终在中美俄三方之间走钢丝。这种“墙头草”的选择,导致了双重尴尬。
一方面,技术依赖无解却拒绝合作。伊朗长期缺乏现代化防空体系,以军F-35如入无人之境,却曾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共研防空系统的提议;另一方面,经济捆绑军事疏离:接受俄帮助绕开石油制裁、建设布什尔核电站,却在军事合作上与俄罗斯保持距离。这种首鼠两端,最终在6月遭遇残酷“拷打”。当以色列无情展开杀戮,伊朗内部仍然有人幻想亲美,俄罗斯都无法确认,当前的伊朗政府的“屁股”究竟是坐在哪里,自己又该如何对待这样的一个伊朗。

说实话,伊朗这种蛇鼠两端,尤其还是一个地区强国身份的蛇鼠两端,注定会给自己带来无数麻烦。中俄这次在伊朗问题上的态度,其实很好的说明了问题。大家需要伊朗“活着”,但或许伊朗需要自己拿出足够的硬气,证明值得大家的帮助。
